以經濟部商業司所創建的台灣品牌商圈網,裡面詳細記載臺灣目前商圈發展現況。目前台灣共有101個品牌商圈,在歸納中是以將台灣分成四大區塊,分別是北部、中部、南部與東部地區。商圈,是一個由商店、市街、商場、步行街、車站、街道、辦公樓、酒店、飲食等的有機組合而成的大都市之一部份,也是一個城市的市區中最主要的精華區與鬧區。
(一)、商業區域與零售商圈
零售店進行地點選擇、產品選擇、定價、推廣等行銷決策時,有商業區域與商圈這兩個觀念,不過這兩個觀念卻經常被混淆。在日常用語或媒體用字上,經常可以聽到或看看到台北的天母商圈、台中的自由商圈、高雄的五福商圈等等。這裡的商圈是指消費者會前往逛街購物的、由一群商店聚集而成的地理區域,也就是商業區域。
學術界對商圈(trading area)的定義是「一家商店的顧客所分佈的地理區域」,也就是客戶的來源範圍。例如,當某家商店的主要商圈在方圓一公里內,即它的顧客主要是來自方圓一公里內的區域;當「淡水線捷運線通車之後,淡水鎮商家的商圈變大了」,即由於交通的便利,使更多台北市民會到淡水觀光與消費,因此使淡水商家的顧客分佈變得更廣。
(二)、商圈商業區域的類型
商業區域(commercial district)是由一群商店所形成的地理區域。按照顧客背景、顧客流動性等因素,商業區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●都會型
都會型商業區域是指都市中許多人的主要購物、休閒、娛樂的地方,如台北市東區、台中中港路以及高雄市三多三路。
●社區型
社區型商業區域的零售業以服務該社區的居民為主,如台北的民生社區、高雄的尖美社區。
●辦公型
辦公型商業區域的零售業以服務該區域內的上班人員為主,通常白天生意比晚上好,如高雄中正路、台南中正路。
●轉運型
轉運型商業區域內的人潮主要是因為交通工具轉運而來,因此顧客逗留時間不長,如許多都會與城鎮的火車站附近區域。
●校園型
校園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以學生或教職員為主,寒暑假生意較差,例如台灣大學對面的公館、緊鄰成功大學的勝利路及大學路。
●遊樂型
遊樂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以遊客為主,人數隨季節與氣候變化,生意較不穩定,如墾丁、日月潭風景區。
●夜市型
夜市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為附近之居民,也有遠地慕名而來,晚上生意比白天好,如台北士林夜市、高雄六合夜市、嘉義文化路夜市。
商業區域的分類及意義有助於零售管理中的許多決策。例如:在決定銷售地點時,行銷人員應該考慮所銷售的產品最適合在哪一種商業區域內的顧客;或是某家企業擁有四個連鎖店,分佈在都會型、轉運型、校園型、遊樂型的商業區域內,這家企業應該思考店面的裝潢、產品特性與組合、服務方式、服務方式、營業方式、推廣方式等,是否因不同的區域而有所調整。
(三)、零售商圈的類型
根據顧客所佔的比率,零售商圈可分成三類:主要商圈、次要商圈、邊緣商圈
●主要商圈
主要商圈是最接近商店並擁有最高密度顧客群的區域,涵蓋大約七成的顧客。例如,假設台北101購物中心的大約七成顧客來自台北市,那麼台北市地區就是101的主要商圈。在主要商圈內,商店具備易接近性的競爭優勢,足以吸引顧客上門消費,因而形成非常高的顧客密集度。
●次要商圈
次要商圈位於主要商圈向外延伸的區域,涵蓋了大約兩成的顧客,顧客密度較小。例如,假設101購物中心扣除了主要商圈內的顧客,發現其餘大部分的顧客來自桃園縣與宜蘭縣,則這
些區域就是次要商圈。一家零售店對其次要商圈的顧客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●邊緣商圈
邊緣商圈的顧客密度很小。這些只佔大約一成的顧客也許是臨時起意或是忠誠度很高,才會特地跑來消費。假設101購物中心扣除了主要商圈與次要商圈內的顧客,新竹以南以及東部地區,可說是101購物中心的邊緣商圈
(四)、臺灣商圈管理與發展
以商圈現階段商圈管理發展主要是有四大走向,商圈自治委員會、經濟部形象商圈、自成型與群聚型。期中商圈自治委員會,是必須由地方商圈組織,自成自治會依照該地區的「商店街管理輔導條例及籌設須知與範例申請設立組織」,由政府授權成立商圈自治委員會管理商圈相關事務。參考資料出處:
傳動數位策略設計有限公司 http://www.2p.com.tw/front/bin/ptdetail.phtml?Part=2p001
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5%86%E5%9C%88
商圈之發展條件與形象塑造研究 http://hss.edu.tw/upload/user/file/hss/15.pdf
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http://www.taichung.gov.tw/lp.asp?CtNode=2640&CtUnit=943&BaseDSD=7&mp=111010
經濟部商業司品牌商圈 http://gcis.nat.gov.tw/taiwan-go/ShoppingDistricts/Index.aspx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